当前位置:学林网-咸林在线 - 智荟研学 - 2022全国两会和研学行业息息相关的精彩提案!

2022全国两会和研学行业息息相关的精彩提案!

来源:智荟研学      发布人:学林网      发稿日期:2022-12-17

在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都提出了哪些与我们这个行业相关的提案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


01

全国人大代表郭进提案:
依托化石地自然遗产筑牢科普研学阵地

春节期间,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即使每天限流7000人次,依然吸引着众多探寻生命起源的参观者慕名而来。馆内展陈的每一件作品都配有一段通俗易懂的文字,再加上活灵活现的展品,搭建起古生物化石与大众的桥梁。为了这一天,有一个人十几年如一日地默默奉献,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副馆长郭进。


“澄江生物群化石清晰地向人们展示了寒武纪早期古生物的演化细节,生动再现了寒武纪早期地球复杂完整的海洋生态系统,化石的完整性和精美程度无可比拟。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建在化石遗址上的自然博物馆,填补了西南地区自然博物馆缺乏的空白。”郭进告诉记者,博物馆采用VR、AR、OLED屏、高清LED球型屏、智能体感互动等手段,用时间线串联以及情景再现的手法生动呈现出了今天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大格局和大景观。同时,还将历史上几次较大的物种灭绝事件植入到展厅,将视角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转移到脚下的这片土地,呼吁人们保护地球,爱护大自然。


“这里是生命共同体的天然教育载体,它将成为云南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展示、生命科学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阵地。”


随着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配套基础设施提质升级,郭进希望依托这一平台让每一个参观者学起来、悟出来,在普及好生物多样性知识的同时激发全社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情与行动,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02

全国人大代表刘秀云提案:
加强中小学教育管理 减负不减质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备受社会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城一中副校长刘秀云认为,教育“双减”减的是负担,而不是教学质量,实际上这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调研中,她发现在“双减”政策实施后,延时服务应运而生,再加之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依然突出,一些情况急需改变。


“很多家长,特别是平时较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家长,因固有的教育观念,对现在学生书面作业少、单元不测验特别焦虑。很多家长自己又补充了课外练习,在家里给孩子强化练习。这造成学校减下来的学生作业负担,又被家长给加上了。”刘秀云坦言,目前学校作业、课外学科类培训出现隐形变异。


“究其原因,还是中考、高考分数定终身的压力,让家长有给孩子通过补课来提高成绩的需求。所以,一味地‘堵’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刘秀云对乡村教育尤为关注。调研中,她发现一些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被成倍地拉长,“放学时间由原来的三四点推迟到五六点,导致老师们早晨七点学生到校前就要到岗,晚上学生全部离校后七八点钟才能回到家。”刘秀云认为,“双减”的目的在于把学生从机械的简单重复、缺乏创造性的作业和补课负担中解放出来,在于增加学生发现自我、个性化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就大有文章可做。“想真正做好延时服务,必须从挖掘潜能,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开始,然后是个性化的指导和培养。”现实中,很多学校都面临着“师资不足”的困难,缺乏活动课的专业老师。


“要继续转变观念,强化学习过程监管体系,进一步深化评价方式改革。”


刘秀云提出,要落实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通过各种宣传和培训,转变家长的观念。“如果唯分数升学不改,家长的焦虑不减,补课之风依然盛行,双减就成了一句空谈。”


同时,要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将更多的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倾斜,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合理流动,推动城乡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教育,关键在教师。


“我们应该提高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充分保障农村教师待遇。注重常态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刘秀云表示。对于课后延时服务,刘秀云建议不能一刀切,城乡学校课后服务应实行差异化管理,降低农村学生的收费标准,优化课后服务内容。“城乡学校都要因校制宜调整优化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校舍、场地、师资、课程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在做好对学生作业指导管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读书、科普等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服务活动,努力满足学生成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03

全国政协常委吴为山提案:
建议取消中小学生艺术等级考试 开齐开足美育体育课程

“建议取消中小学生的各种艺术类等级考试,在学校开齐开足美育、体育课程。”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针对全国各个学校落实美育和体育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建言献策:


建议从统筹社会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优势,优化课程开发;在美育融入体育精神,在体育中贯穿美育思想三方面入手,加强新时代学校美育与体育协调化共同发展。


在提案中,吴为山提出,推进博物馆、美术馆与中小学的联动机制,使博物馆、美术馆成为学校的“美育课堂”,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设立校园美育馆。


吴为山建议,取消中小学生的各种艺术类等级考试,在学校开齐开足美育、体育课程。大力鼓励各个学校根据自身办学优势,将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艺术、体育活动编入课程。


如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锅庄舞、瑶族的竹竿舞,陕北的剪纸、苏州的版画、天津的泥人等。


吴为山认为,美育与体育的协调化共同发展至关重要。在中小学美育课程设置上充分融入体育类艺术作品的内容,如观赏表现体育精神的美术作品,聆听表现运动节奏的音乐作品。在舞蹈编排中结合体育类的动作,观赏体育类的经典赛事、电影等,使学生对于身体美、运动美有更为艺术化的理解和领悟。在体育教学指导中,向学生传授与运动美相关的知识,增进他们对于身体美的感知力和理解力,引领他们在运动中发现审美、享受乐趣。


04

全国人大代表宋亚平提案:
建议推进美育副校长进校园

“目前在校园美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宋亚平看来,“双减”下校园美育的改革创新意识有待加强,需要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建立有效的校园美育评价体系和激励制度。为此,宋亚平建议,动员社会力量主动投身校园美育,大力推进美育副校长进校园 。


“美育最好的策略是引导学生体验,而不应仅仅停留在吹拉弹唱的技能培养层面,更加不是为了应付一门考试。”


除了当前校园美育的认识上存在偏差外,宋亚平指出,仅仅依靠校内资源会影响美育课程的实践效能,也难以保障美育的质量。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除非来源注明学林网,否则内容均为网络转载及整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出,仅供个人交流学习使用。如本站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